×
潢川县古称光州,民国二年2月,废光州直隶州为潢川县。由于该县为春秋古黄国地,县城又靠近潢河,所以取名潢川县。
仁和村
仁和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仁和镇,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宋代义门陈氏分庄于此,明代此地为陈、刘两姓故里,名为陈刘店,时值明代中后期连年干旱,饿殍遍野,陈、刘两姓人在此地搭设粥棚,义买粥茶,活民万数,名扬豫南。由于这里物产丰富,环境优美,陈、刘两家以仁义出名,因而众商及文士慕名而来,云集于此。其中不少人愿意留居此地,也为陈、刘两家欢迎和容留。从此,外地大商巨贾纷至沓来,久而成为集市。后人为感激陈、刘两家的仁义与挽留,遂奏请官府将陈刘店改名仁和集。
霸王台村
霸王台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张集乡,据传说,西楚霸王项羽带兵时路过此处,命士兵以衣服包土堆台,一夜间堆成此台,霸王于此处扎营安帐,遂有霸王台之名。霸王台村现有霸王台遗址,遗址高出地面3-5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560米,东西宽约470米。
上油岗村
上油岗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上油岗乡,据载,明太祖朱元璋曾到光州城东川老寺借宿,亲手为佛灯上油,后来寺毁集兴,遂称上油岗。
春申社区
春申社区位于信阳市潢川县春申街道,名字的来历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黄歇有关。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著名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给黄歇。
双柳村
双柳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因有两棵枝繁叶茂、竞相生长的百年柳树而得名双柳村。
伞陂村
伞陂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伞陂镇,因村子地处垄岗,四周低下,地形如同撑开的伞状而得名伞陂村。
卜塔集村
卜塔集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卜塔集镇,因村子紧临潢河东岸,传说河水冲刷东岸,常有“崩塌”之声,后有发展成为集市,因而得名卜塔集村。
傅店村
傅店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傅店镇,早年一傅姓人家在此开店,名傅家店,简称傅店,沿用至今。
踅孜村
踅孜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踅孜镇,因地处潢河入淮口,河滩芦苇茂盛,居民靠编织圆形贮粮器具踅子为生,因而得名踅孜村。
桃林村
桃林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桃林铺镇,此地为古时候驿道的急递铺,南侧有一片桃树林,行人经常在此小憩购桃品尝,故而得名桃林铺村,简称桃林村。
黄寺岗村
黄寺岗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黄寺岗镇,因相传西坡有一黄寺庙,村因庙得名黄寺岗村。
江集村
江集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江家集镇,相传此地为古江国人南逃故地,后来发展成为集镇,因而得名江集村。
传流店村
传流店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传流店乡,据传说,明朝末年有人在此开有店铺,取“生意兴隆,往下流传”之意,将店铺命名为传流店,村因店铺得名传流店村。
来龙村
来龙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来龙乡,相传光州城东北有一座五龙宫,其中一龙潜逃到此地,人们称此地为“龙地”,民众纷聚此居住建房,成村后名来龙村。
隆古村
隆古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隆古乡,此地为黄国故城,后人在故城遗址上建房开集,历经演变为隆古集村,简称隆古村。
白店村
白店村位于信阳市潢川县白店乡,因古时候白姓先祖在此开住宿店,而得名白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