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 [切换站点]
奉贤区
罗山县
大竹县
金阳县
全国
新桥镇
光山县
周口市
潢川县
固始县
襄城县
项城市
隆回县
仪陇县
南充市
邵阳市
许昌市
信阳市
浙江省
江苏省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山西省
重庆市
上海市
北京市
云南省
湖北省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头条  >  生活  >  “清退令”后,60岁农民工染发让人泪目:近3亿农民工也应该有未来
“清退令”后,60岁农民工染发让人泪目:近3亿农民工也应该有未来
2022年05月23日 17:26   浏览:1050   来源:潢川掌事通

]
文/磊磊 主播/小楼
来源/行动派(ID:xingdongpai77)
 
60岁的王兴华决定给自己染个头发,并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他不服老。
 
因为常年在建筑工地工作,他每天下工后都是一身尘土。再说干他们这行的,日常也没有什么需要注意形象的地方。
 
但今天他一定要染个头发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个几岁,原因就是他所在城市的工地已经严格执行了“清退超龄农民工”的命令。
 

所谓的“清退超龄农民工”就是指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


虽然年龄大了一些,但王兴华觉得自己还能干活儿。50多岁和60岁差别很大吗?他并不觉得。

但是不单单是王兴华所在的城市,今年3月以来,上海、深圳、南昌等多个城市类似的农民工清退令就已经引发过讨论,登上微博热搜的话题有“超龄农民工正告别建筑工地”“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如何看待超龄农民工被清退”等。

从各地“清退令”出台、热议到现在,很多人都很关心这群大龄农民工去哪里了。

他们是不是都回老家了?多少人继续在工地?他们能够找到别的工作吗?
 
正是因为对他们的关心,王兴华“染发”的消息登上热搜后才让人倍感心酸。

清退超龄农民工
全网热议的背后是关心
 
从相关文件来看,“清退令”当中的60岁、55岁的界定基本上就是指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民,而他们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代进城的农民工。
 
当时,跟随着国家发展政策,他们来到大城市打拼,干着城里人很少去做的苦活、累活,用勤劳的双手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用不知疲倦的脚步丈量着城市的距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就指出,2020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560万人。而在疫情还没有到来的2019年,这一群体超过了2.9亿,直逼3亿。


不用说如今各个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宽阔整洁的街道,就想一想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再到如今各地的方舱医院,我们“基建狂魔”“中国速度”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就是这一群农民工用双手创造的。

当然,大家都能理解,清退令的出台本意是出于对大龄农民工的保护。

毕竟,拼搏奋斗、挥洒汗水40多年的他们,也不得不面对头发花白、皱纹布满眼角的事实。
 
来源/网络

比如大龄农民工面临着体能下降、反应慢、注意力容易分散等问题,这对于从事高危工作的他们来说无疑会增加事故发生概率。
 
2018年,上海全年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死亡的人员中,超过60岁的占15%,而不超过60岁的从业者,仅仅占1%。
 
另一方面,建筑工地本身情况复杂,更不要说还有很多承包和施工单位用分包的形式打擦边球以降低成本。

这样的情况下,大龄农民工的安全自然更难有保证。
 
比如,2020年绍兴某工地一位55岁的农民工就从3.5米高的脚手架上坠亡。

经过调查发现,总承包公司将部分工程承包给了没有施工资质的公司。而该公司在脚手架平台上并没有设置防护,也没有做好其他安全管理工作。

那么,这么高风险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还要在工地呢?他们不想退休回家享清福吗?或者是他们故意无视监管政策吗?

都不是,其实他们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已。


比如有人还要供孩子读高中、读大学。


比如回到了农村种地一个月收入也不过几百块。


比如农民工本来想趁着身体还行多干点活儿,为自己多赚点养老金。

政策里虽然规定了超龄农民工可以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比如保安、保洁、仓库管理员等岗位,但这样的机会又有多少呢?

而且就算他们可以回农村种地养活自己,但他们大部分还想着为孩子攒彩礼钱、房子首付……

子女上学、结婚,个人生存、养老……每个问题都是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就这样压弯了他们的脊梁。

针对大龄农民工面对着的一个个非常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不得不说“清退令”显得有些冷漠。

那么,他们能够去哪里?都去了哪里?



工地退场的农民工,漂荡在城市 

网上看到刘修田大哥找工的经历。
 
他从二十几岁就跟着老乡出来打工,今年60岁的他走南闯北,不知道去过多少城市。

当然,农民工从来不会在哪儿驻足,也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让他们停留太久。

但就是这样勤勤恳恳的一辈子,让他娶上了媳妇,给儿子在镇上买了房,存够了彩礼钱。

他不认识多少字,年龄又大了,因此留给他的工作机会少之又少。过去将近40多年的时间里,他只在工地干过活儿,当下他不知道该去哪里。
 
今年开春后他就到杭州的劳务市场找工作,但人家一听他60岁了,不出意外地都拒绝了他。
 
当地开出的工钱一般是300一天,而有的包工头只肯给200,年轻一点的农民工都不肯去。但即使刘修田愿意降低工钱,人家还是不要他。
 
最后,经过老乡介绍,他得到了一份工地冲车的临时工,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一天100元。
 
来源/南方周末

这样的工作比过去轻松不少,但收入也少了一大半。
 
“我身体还很好,想挣出养自己的钱,不拖累儿子。”刘修田大哥说。虽然孩子已经结婚,不要他操心了,刘修田大哥还是想多干点活。
 
他只缴纳了三年的社保,领取的养老金也是最低等的。但他为了尽量减少孩子的负担,也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就想着能赚一分是一分。
 
依托于过去积累的工地人脉,刘修田其实是“转型”顺利的一员,还有很多人则不得不直接面对现实。


比如有网友也说,不少辅助性岗位依然有年龄限制,可见政策具体执行落地还是很难。

已经65岁的敬全志大哥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今年过完年他来到北京,先是给上回做绿化的一个公司打电话,一天150元,人家却说现在不招人了;
 
中间他又听说有个在东直门的中介公司可以介绍做保洁的工作,他坐了好远的公交去应聘。结果对方说:“就要55岁到64岁,多一天都不行。”

来源/网络

那天的北京下起了雪,敬全志大哥又坐了近2个小时的公交回到南边的出租屋内。
 
最后他找了十几天工作还是一无所获。
 
来源/影视剧《开端》

再加上过年以来上海、深圳、北京等各地时不时反弹的疫情,劳动力需求直接缩水,农民工处境更加艰难。
 
他们中间有些人为了节约生活费,住进了“蓝天宾馆”。所谓“蓝天宾馆”就是真正的以天为庐,以地为席。
 
来源/网络

有人带了3000元钱来到城市,想回老家。但是算一算来回路费还有自费隔离的钱,估计还要倒贴,只能作罢。
 
《工人日报》3月的一篇报道称,如今施工现场已经难寻60岁以上的农民工,甚至超过55岁的都极少。
 
曾经有人形容这群农民工是候鸟,冬天返乡,春天进城,年复一年。

而如今,他们终于不再是候鸟了,但他们也找不到自己在家乡和城市的驻留地。

如同今年春天的柳絮一样,随风飘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新生代农民工,将要流向何方?

在第一代农民工“飘荡”之际,成长和受教育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出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的用工主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新生代农民工在全国2.9亿农民工的总数中占50.6%,也就是说接近1.5亿人。
 
相比第一代农民工20多岁才离开家,有调查显示,80后外出务工平均年龄为18岁,90后只有16岁,甚至现在很多10后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就开始打工。
 
来源/网络

小小年纪的他们看到了城市的发展和繁华,知道回到农村老家大概率只有务农,因此他们想要在城市实现梦想,增长技能,过上不同于父母辈的日子。
 
他们是活跃在你我身边的外卖小哥。
 
我们曾经发布过一篇关于外卖小哥通过自己努力在县城买房的故事,评论区在点赞的同时,也明确指出过送外卖这个行业的弊端,其中没有五险一金就是很重要的一个。
 
他们也是服装厂里的小姐姐。
 
24岁的李娟老家在湖南湘西,20岁中专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一家服装厂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只有几天假。
 
来源/网络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她的排班是上“白班”一个月,然后上“夜班”一个月。

每次碰到上夜班的那个月,她都觉得一个晚上和一年一样长。
 
虽然感到非常煎熬,但她还是希望忙碌一点,因为这样收入多一些。

旺季时她的月收入可以达到4500元。但她平时除了自己买点日常用品外,还要每个月给老家寄一两千。
 
“攒不下钱,每个月都花光。”她说。
 
而她最担心和焦虑的还是未来该怎么办。疫情之下,很多工厂都倒闭了或者搬迁到东南亚地区,她也知道干这行还是吃青春饭。
 
当然,他们还是制造业上的基础服务工、餐厅的服务员、宾馆的服务员……你知道他们打工呈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吗?
 
来源/网络

那就是流动性极强。

有人在厂里几个星期就离职,有人在一个城市待几个月就走人,也有人不停地换行业。
 
是他们随性潇洒吗?是他们拥有更自由的选择吗?其实都不是。

他们频繁地流动只是因为在哪里打工都是打工,无非就是工资和生活水平高低的区别。
 
第一代农民工在“飘荡”,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动”,但是他们要流向何方?

当第一代农民工开始面临着“清退令”,这群新生代农民工肯定不想走相同的道路,只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样的路可以由他们的奋斗决定吗?
 
无论哪代农民工
都应该有可以期待的未来 

如今,“打工人”“码农”等等流行词汇被各行各业从业者用来调侃自己的身份。

去年,有人说自己作为“码农”的身份终于被官方实锤认证了。
 
这是因为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检测报告表示: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属于新生农民工。

所以,还不只是码农,所有互联网工作者(户籍在农村的)都算。
 

到这里,很多人调侃道:“我以为自己读了点书,原来还是个农民!”
 
当然,玩笑归玩笑,这里的新生代农民工和父母辈的农民形象、从事基础性服务业、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还是不一样。

这类农民工拥有高等学历,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大部分人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
 
来源/网络

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不用从事劳累的体力工作,但他们面临的问题也不小。

买不起房、不敢结婚、不敢生娃都已经是普遍议论的话题了。

如何给父母养老?如何给自己养老?如何应对35岁职场天花板?如何才能买一套房?这些话题也是屡上热搜。

“在大城市拼搏还是回小城镇安居?”这是摆在这一代年轻人中间最具争议性的话题。

其实,无数的年轻人也在积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无论是哪代农民工,要的都是一个心安的未来。

如果可以扎根,没有人会选择飘荡。

如果可以安心,没有人会选择流动。
 
“清退令”发布后,从官媒到各个地方媒体也发出了积极的关切之声。


我们也呼吁在保障农民工安全的同时,能够多给他们一些配套措施和人文关怀。

比如完善城乡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比如通过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让农民工也可以享受城市配套的公共福利和政策支持;

比如给大龄农民工更多就业出路扶持;

比如不要“一刀切”,逐步过渡执行“清退令”的相关措施……

过去,第一代农民工曾经用皲裂的双手给下一代创造出了从田野、工地走向工厂的机会,也铺就了下一代进入职高、普高、中专、大学的路,更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制造”。

他们改变着一代代人的起点,也改变着这个社会、国家的面貌。

那么未来呢?

点亮“在看”我们相信每代人的未来不同,但应该都是一个能够期待的未来。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成年人的世界,命都是钱给的

坐牢9年,出狱救轻生女孩:这一次,他想做个好人

她“下嫁”了,没人惋惜

西安3岁男童坠井事件:那对痛哭的父母,正在被全网“围攻”

离开27年后,真相揭开,她再上热搜:原来我们一直看错你了……


作者磊磊。源:行动派(ID:xingdongpai77),在这里,用行动创造每一个当下。经授权发布

头条号
潢川掌事通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