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选择 [切换站点]
奉贤区
罗山县
大竹县
金阳县
全国
新桥镇
光山县
周口市
潢川县
固始县
襄城县
项城市
隆回县
仪陇县
南充市
邵阳市
许昌市
信阳市
浙江省
江苏省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内蒙古
山西省
重庆市
上海市
北京市
云南省
湖北省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头条  >  图片  >  魅力潢川乡镇行|产业生态魅力显,黄湖精神流传远
魅力潢川乡镇行|产业生态魅力显,黄湖精神流传远
2021年12月10日 18:20   浏览:3785   来源:潢川掌事通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年来,我们的家园,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

潢川在线原创栏目《魅力潢川乡镇行》将以图文纪实形式聚焦潢川各个乡村的优质产业、非遗传承、生态旅游等方面,深入全面地向大众展示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的人、事、物,让大众感受新时代的乡村自信。

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村镇的月光。让我们把镜头对准乡村振兴的田野,见证正在书写的新奇迹。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行走在黄湖农场的稻田之间,风声咿呀,稻穗金黄。绿色土地生机勃勃,大型收割机隆隆轰鸣,黄湖农场迎接着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景。在这里,一砖一瓦牵引着一串串闪耀美丽光泽的历史文化项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成为交相辉印的靓丽风景,共同将黄湖装点为春河与白露河交汇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这片富饶之地上孕育了太多故事。1958年,河南省政府在此始建国营黄湖机耕农场,后团中央在此创办“五·七”干校,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和胡克实、王照华、胡启立、徐惟诚等一大批团中央领导同志都曾来这里生活战斗。1978年,干校同志回京后,郑州知青2400多人到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农场改名为青年农场。同年,郑州知青离场,潢川县国营黄湖农场更名至今。


从苍茫荒原到百顷稻浪,一代又一代黄湖人继承了先辈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红色基因,凝聚起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快速发展的绿色经济不断助推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建红色阵地

文旅融合齐发展   


红色资源承载着光荣历史,亦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黄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大遗存保护力度,打造爱国思想教育基地,让游人在文化传承中获得情感熏陶,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精神洗礼,感悟峥嵘岁月。



连部旧址、胡耀邦旧居等景点,展示了原团中央老一辈们奋楫笃行、善作善成的光辉历史,详细记载了黄湖的发展历史。当年,胡耀邦来到“五七干校”后,与其他同志一起修水库、筑大堤、到40公里外的大别山拉石头修建跃进桥,投身到干校的规划建设之中。在白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后,他常常用被子将马灯遮住趴在床上学习,后来,胡耀邦在接见黄湖“五七干校”的同志时深情地回忆:其系统研读马列著作就是在黄湖“五七干校”时完成的。



为了传承先辈坚信党、跟党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在保持“五·七”干校旧址原有形态与结构的前提下,黄湖农场对原干校一连、十连、徐惟诚旧居、张德华旧居、贾堰闸等处旧址进行了修缮和布展。干校时期建造的房屋700余间及大量的桥、涵、闸、水井等建筑物至今还保留完整,是全国106所部级“五·七”干校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旧址。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农场独特的文化和生态资源,黄湖农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一馆、一院、两园、三基地”的建设发展目标初步提出。目前,黄湖农场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作为潢川县的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以团中央“五·七”干校旧址、休闲垂钓、生态观光农业为代表的文化生态旅游业初具规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后劲日益彰显。






   兴现代农业
增收致富活力足   

黄湖曾经流传一句话:“黄湖三样宝,野鸡、兔子和茅草。”可见当初的荒凉和条件的艰苦。然几代黄湖人民战天斗地,依托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和和砥砺深耕、朝乾夕惕的精神,成就今日的膏腴之地。



黄湖农场着眼生态循环、现代高效,凭借农自然资源和技术优势,做活农村产业经济,走高效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从而实现生产方式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为集农林业种植、优质农作物良种繁育、特种水产品养殖、名优水产品苗种繁育、商品猪饲养于一体的中二型农垦企业。

 

当前,小龙虾养殖和藕带种植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亩利润均超3000元,已形成“路相通、渠相连、田成方、林成网”生产布局,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小龙虾养殖面积现有3870余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面积3180亩。境内的潢川县汇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带动120户农户增收致富。发展莲藕种植460亩,引进“湘藕”种植,亩产藕带1000公斤、菜藕1000公斤以上。藕带粗加工产品售往广东、湖南等多个省份,市场供不应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丰收旺季还需雇佣一批工人采摘,日人均工资达300元,大批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拓宽了收益渠道。


 

一条产业路,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蓬勃画面。黄湖农场正以新的良种,新的播种方式,在沃野上弹唱一首用丰收和富饶谱写的乡村奏鸣曲。



   重人居环境

共建共享新家园   

沐浴冬日暖阳,远远望去,整个黄湖农场良田纵横。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全场道路宽敞整洁,农家小院错落分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美丽黄湖正入眼如画,沁人心脾。



黄湖农场坚持全域推进,内外兼修,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和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立黄湖农场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建立日常保洁和洒水降尘工作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河长工作责任制,清理整治河道及沟渠黑臭水体3.6公里,捞取河道污染物约1.2吨;淘汰落后产能,克服多重困难,提前5天完成黄湖农场砖瓦轮窑厂拆除任务;强力推进街区“三拆除一整治”行动,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拆除各类违规建筑、露天厕所、畜禽圈舍等20余处,新建集贸市场1处,新改建旅游公厕6座,栽植桂花860棵,道路两边铺设透水砖5000多平方,明显改善街区居住环境。


 

乡村环境,家家共建,人人共享。黄湖在统筹环境整改提升的同时,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抓村带户、发动群众,引导居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做好“门前三包”,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营造“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文明新风,让村民以主人翁精神共同打造“乡风文明、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改善人居环境,让黄湖成为充满魅力与希望的一方水土。




—————


有沃野听历史,留得住乡愁;有产业能致富,看得见未来。

 

时下的黄湖农场,历史文化特色鲜明,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已擂响催人奋进的鼓点,串联起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和谐画卷,为乡村振兴赋能!



图文创作:潢川在线-徐可

航拍摄制:潢川在线-罗正

资料提供:黄湖农场




我们每天为您发布便民信息,汇聚大潢川人民的集体智慧,打造一个生活信息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


头条号
潢川掌事通
介绍
推荐头条